Saturday, April 21, 2007

美国校园枪击案掀起的波澜.


几天来,随着大洋彼岸那几十声枪响,韩国裔学生赵承熙和他制造的美国校园枪击案的有关报道,成为了很多国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随着案件的进展,警方、校友、邻居、还有各方心理学家们,都从各自的理解和判断,为我们勾勒着赵承熙的性格和案件的来龙去脉。

这起血案的真正原因我们至今还不完全清楚。我们知道的是,赵承熙生前曾寄给美国媒体一卷录像带,可是他寄录像带的时候,写错了邮政编码,使这封邮件没有准时到达;而就是这个错误的邮政编码差点使一名中国学生为他背了黑锅。

因为赵承熙在枪杀了32人之后,自杀身亡,美国弗吉尼亚州警方最初对外宣布凶嫌身份时只披露了是亚裔学生的案件信息。但是,不久,距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数百公里之遥的一家报纸、却率先捅出消息说:凶手是一名中国学生,并且还煞有介事地称,这名中国学生姓江,是去年8月7日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从上海飞抵旧金山的。之后,美国个别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于是,这更让国人为此担心并深深自责。当然,事后证明,这完全是一条严重失实的报道。那个叫做江伟恩的中国学生也在博客中发表了声明说自己不是凶手,自己只是有收藏枪支的爱好。
就美国个别媒体有关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的不实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枪击惨案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中国谴责这一暴力行动,并向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表示哀悼和慰问,但美国个别媒体在事实未经查明之前发表不负责任的报道,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是十分错误的做法。
赵承熙
赵承熙夺走了32条鲜活的生命,而美国个别媒体的失实报道为什么要把矛头首先指向了中国人呢?不能否认,国人在出国旅游、经商、求学的时候,确实有极少部分人存在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有损于中国人的形象,但这绝非是招致非议的全部原因,不能忽视的是,美国个别媒体这种失实报道背后的思想根源。

尽管美国政府一直表示自己对中国没有存在偏见,但美国个别媒体却从来没有匡正过对中国的妖魔化倾向。人权问题、能源问题、知识产权等等,在这些媒体的眼中,中国,不是正面积极的,而是威胁负面的。就连一些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个别媒体的中国威胁论是为了帮助美国政客们在冷战后的世界中物色一个能够替代原苏联的敌人。

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分析这起枪击案背后,人们的心理变化过程时说:在潜意识里把罪犯和他的种族和区域联系在一起,然后给某一个区域的人贴标签,对一个种族的人产生偏见,这种思维方式只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造成更大的祸端,引起种族冲突或者是文化冲突。

弗吉尼亚州州长凯恩在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表示,这起案件仅仅是个别案件,不会引发对亚裔学生的歧视;美国政府、美国民众,还有大多数的美国媒体对待这起枪击案的反应也是比较成熟的;而个别媒体跳将出来所作的失实报道,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他们忘记了:新闻的真实性比爆炸性更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