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7, 2007


对于孤独一词,我并不喜欢。因为“孤”与“独”虽字面意思相近,但感觉相差甚远。

“孤”给人更多的悲伤与可叹,所以我不喜欢带“孤”的词,如孤儿、孤单、孤立、孤芳自赏、孤陋寡闻、孤注一掷……当然,我更不喜欢孤独。但凡有“独”的词,我倒喜欢得很,如独立、独自、独特,甚至独裁。所以,在形容我的一种无奈的寂寞时,我喜欢用“独”。

独之于我,有种自由与寂寞并存之感,所以我常常独自旅行,在陌生中体会人生本该体会到的体会,享受生命应当享受的享受。这种独,美妙且深刻,亢大于卑。

一个人静静躺在静静的天空下,如果阳光不明媚,如果微风不温润,再灿烂的内心,也会“独”。有时是好事,因为人只有内心的“独”才能有大脑的“思”。正如现在的心绪,虽独,却稳。会畅想,会追忆,会猛的傻笑,会闪电般的鼻酸。五味的体会全因“独”而不做作地表演出来。试想,要没有“独”,我绝对学不会藏起微笑的法令纹。

我绝对不是害怕“独”的人,但有一种“独”让我体会到孤独。那是在习惯了两人世界后又被打回一人的空屋子时,“独”让我害怕。房间曾有的味道还闻得到,用了整瓶的香水也消除不了;床褥内的余温还被阳光暖暖地保存着,床单换了洗了晒了依然还有;旅行带回来的照片可以全删除,无奈记忆往往不争气地重放,在偶然打开的背包里,还发现了海边的沙子。

幸福不等于幸福感,这是小菲某日写于她MSN的签名。为此,我曾一笑而过,但因为有了独处的思考的现在,我理解了。幸福有时是别人眼中的反映,只是被不停地反馈至自己这边,也就混淆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于是麻木而平淡的日子有时就成别人眼中与自己不经思索中的幸福。而幸福感则只能是自己才讲得出的,是完全不会因别人祝福与否而增减的。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幸福,但却没有幸福感。是因为太独吗?

很欣赏古代(一定要明代以前的)侠士独行走江湖,一剑一骑一人,在风尘中独乐,在红尘里独悲。这是何其的一种独,闭上眼睛,原来灰色竟然可以用来形容得如此壮美。所以,当与自己一个人的行李上路,形影相吊间,内心深处也有一种品“独”之幸福,是为吸引别人的艳羡吗?还是向众人自负地炫耀吗?都不是,或都是。但有一点,我没法不让自己成为茫茫天地间的独行客,我没法不想象自己独行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伸手不可及地消失。

昨天,我转了转骑士团,发现加入的人数已过千,这是多么不“独”的事情。这里面的每一个“独”的个体都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姿态,我们不一定会拥有世间的平等,但我们一定会感受到在这种虚拟社会里内心与思想的平等。“独”之于我,在此时,已是感受到夹杂着幸福感的感受了。

看了一下回贴,有人说找个伴就不“独”了。真是如此吗?且不说“独”与不“独”本就是自我的感受,与伴与不伴并不形成因果关系,也非充分或很必要条件;退一步说,有了伴,如果本就不契合,“独”轻易就成了“毒”。宁缺毋滥一词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信念当中,成为牢不可悍的标准。我觉得这是一种美德,对自己,更对别人负责。但如果两个“独”的人走到一起,该是更值得骄傲与庆幸的事。那种幸福,应该能轻松就溢出幸福感了。

想起一段话: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这四种情况除了第一种外,你非得经历一种,你会选哪种?

我会选最后一种。虽然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受伤最小的,但这种浪费生命的行为,丝毫比不过“独”自的茕茕孑立来得更优雅。而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真的是一种对牛弹琴的伤悲。人说伤悲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令自己伤悲之人时,反馈到视而不见。所以我选了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因为世上对的人本就不多,所以我不会苛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无论如何,对的人总是值得遇见的,幸福感在此时也是默默溢出的,甭管客观上,我有多无奈。完美的结果的确太重要,但若是今生我永远没有完美的结局,我也不愿意会放弃这种短暂的擦肩而过的美好。至少除了结局,我还能在“独”自思索时拥有一点洋溢着幸福感的回忆。

应该要回题了,不然更加无法在如此“独”的夜晚安然入睡。想了想,为什么单人房执意要放双人床?除了享受舒适外,内心深处也还是愿意在“独”中体会不“独”的。这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坚持。不妥协不固执,不主动不拒绝。嗯,这种讨人厌的想法,如今也流传到我这里了。

谢谢大家陪我度过一个个“独”的夜晚,其实是已经有了幸福感了。真的!

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来形容人生三种境界的古诗词来结束吧。因很是喜欢独上高楼与回头蓦见,一个背影,一个正脸,却无一例外涌动着满是幸福感的“独”。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No comments: